8月4日,在蘇超賽場上還未取得一粒進球、一場勝利都未嘗到的常州官方,發(fā)布了一封《致常州的綠茵追夢人》!
圖片來自常州發(fā)布
這個夏天,“蘇超”就像一把火,點燃了常州這座城市久違的足球熱情!看臺上,歡呼聲與嘆息聲交織,自嘲聲與接梗聲不斷,共同奏響了一曲市井交響樂——這正是我們熱愛足球、熱愛家鄉(xiāng)最真實的聲音??!
誠然,八輪比賽戰(zhàn)罷,我們還沒有收獲那“夢寐以求的一球”。但比分,從來都不是衡量一座城市足球發(fā)展水平的唯一標尺。對于足球運動,我們應該有超越“速勝論”的深刻理解,為那些綠茵場上的追夢人,多鼓幾聲掌,多加幾聲油!
跬步有痕,安步當車
足球,是創(chuàng)造奇跡的舞臺。但奇跡的背后,總有著無數(shù)看不見的付出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,足球運動的發(fā)展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與省內(nèi)的兄弟城市相比,無論是足球人口基數(shù)、場地設施密度,還是青訓體系、競技成績,常州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這份清醒,不是讓我們“偃旗息鼓”的理由,而是激勵我們“埋頭趕路”的號角。試問,常州何以被譽為“新能源之都”?難道是一夜之間就達成的嗎?無非是數(shù)十載沉潛于產(chǎn)業(yè)鏈,不慕一時的喧嘩,但求根底扎實。今天的常州足球,同樣選擇了這條看似漫長,卻以“鏈”為擎的向新之路——
把目光投向青少年,把資源投向青訓,把功夫下在體系建設上。
“足球三年計劃”的出臺,每年500場賽事的承諾,就是我們對未來的鄭重投注。這幾天,常觀記者走進青少年活動中心,被深深觸動了:三伏酷暑中,小球員們汗流浹背,宛如剛從水里撈起;擁有職業(yè)梯隊背景的教練在場邊全情投入;還有180多位孩子競逐49個精英隊席位的滾燙夢想……這一切,無關“蘇超”的勝負表,卻在宣告:常州的足球根基,正在一寸寸夯實,正在一步步走向強大!
“潛功”入骨,城脈自流
潛績,不是爭一時之功,而是謀長久之策。常州人骨子里,有著一份特別的定力:不計一時長短,不追霎時榮華。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,埋于行動規(guī)劃之中?!肮Τ刹槐卦谖?,功成必定有我”,這份城市境界,成就了“中小城市學常州”的美譽,也必將貫穿于我們足球振興的征途。
“蘇超”對于常州來說,最大的價值在于點燃了城市的激情,凝聚了市民的認同,提供了實踐的舞臺。而輸球后的“會接梗、會自嘲”,更是展現(xiàn)了常州人樂觀豁達、直面不足的高情商。
這是我們的寶貴軟實力。而場下圍繞青少年培養(yǎng)、場地建設、體系完善的每一項舉措,才是支撐未來的“硬功夫”。這份“軟硬結(jié)合”,恰是“潛功”入骨的常州實踐。正如四十多年前,金壇球迷“怒懟”省體委時所期盼的,足球的翻身仗,從來不是靠一場勝利打贏的,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默默耕耘。我們將接續(xù)這份責任,在深耕細作中積蓄力量,于無聲處綻放光彩,讓常州足球走向輝煌!
步履所及,皆為印記
綠茵場上,哪有“抄近道”的捷徑?常州的足球念想,終究要靠一步一個腳印的笨法子去丈量:訓練草皮要維護得綠油油;基層教練需有看家本事;校園足球要帶著趣味,讓娃娃心里歡喜;體教融合要慢火調(diào)試“新菜”……這些零碎事,才是鑄造城市足球的基石。
我們欣喜地看到,常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精英隊嘗試、U10小球員的密集征程,正在為常州足球積蓄力量,正在為常州足球的未來播下希望的種子。
我們欣喜地看到,市民正以不同方式熱情參與:家長為孩子報名青訓、愛好者組織社區(qū)聯(lián)賽、擁躉自發(fā)前往賽場加油、熱心人理性建言獻策……綠茵勝負轉(zhuǎn)瞬即逝,但這些萌發(fā)的根芽,終將支撐城市足球的脊梁——
每一位綠茵追夢人,都是城市英雄!
請相信:這座城市,有著謀小謀遠的深沉定力,有著甘做“潛績”的無悔胸襟,更有迎難而上的決心。待千萬微溪悄然匯聚,無數(shù)靜功悄然疊加,那“夢寐以求的一球”,如瓜熟蒂落,自會滾入網(wǎng)窩,讓常州足球的夢想照進現(xiàn)實!